Page 1 of 1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以heirloomrose为例讲讲)

Posted: 2021-11-09 13:42
by Elysees
忙到爆炸,好久不来,可是一想,不开就永远不会写,还是挖个坑慢慢来吧。

今年初我合作的map组的pm和eng组的头,lead engineers纷纷跳槽,map组面临各种停滞,我当时已经在疯狂投简历考证准备也跟着跑了,但一时半会没马上跑路,闲暇就在把之前一直想搞的把Census的ACS社区数据导入了data lake。在这个过程中,我前老板因为我知道我已经比较闲了,就问我会不会SQL,我说会啊,他就问我既然现在没有active的map项目,愿意不愿意先换个组做点别的。我反正也是瞎等,就答应了。
当时公司请了麦肯锡的人来给公司marketing的组搞了个Agile Pod,实际上就是做各种Marketing Campaign的AB Testing,需要Analyst做target audience的选取,以及各种测试完毕的结果测量,似乎有点基础的统计知识和SQL就行。
麦肯锡好像风格是一对一培训,我刚加入的时候本来应该是去support另一个之前在组里的同事,但他很快退出了这个Pod,就变成我成了Pod里仅有的两个公司Analyst里的一个,我便被对口成一对一培训了。
刚开始的时候简直抓狂到爆炸,因为从来没做过这种,道理虽然好像都懂,没运用过,之前以为自己会SQL,但在海量数据里淘搞得也不多。而且Agile Pod的节奏特别快,跟我以前那种慢悠悠的工作节奏完全对不上,有一两个月时间周末加班周中间每天晚上加班到1点,白天马不停蹄的在开会,安宁都说我, you are like 爸爸 now。
Anyway,最后终于适应了,麦肯锡的人走了以后人员固定,Agile Pod就把我留在这个组了。这大半年来,过了十几个sprint,做了大大小小无数的campaigns,最大的感觉是,原来在这互联网上,咱们作为用户,随时可能被拎出来作为测试人群。
一个我意外又不意外的campaign,特别小的一个测试点,叫Single Button CTA,就是在用户面前弹出一个对话框的时候,去掉No这个选择,只有Yes以及右边上方用于退出的x号(相当于No)。是不是个特别讨厌的套路?但结果很显著,有弹出框和没弹出框,primary kpi上升接近7%,同样有弹出框,只有一个Yes比同有Yes和No上升1.5+%。我当时晚饭桌上跟贵人感叹说,就真有那么多人不会去找那个x号的。贵人说这有啥,还有测把一个icon放在不同地方看点击率的呢。
确实有。
做过的测试里面有些hypothesis感觉还似乎有点business道理(例如针对某一些人群做某一些指示),有些感觉就是让我们来测测用户们到底喜欢啥吧。
同样的campaign,marketing的人喜欢搞一个banner放email最上面,左边,下面,在下面的还有取消某一些信息,或者保留某一些信息但就放在信息正上方。
也搞过同一个消息,把gif做成一个pumping heart,或者把gif做成一个手动存档的模样。
结果有些在意料之中,也有些在意料之外。
但campaign之外,我这大半年在这个组工作的感想是,原来一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有那么多方面可以测量。
测量测量,要想测,首先要能量。
我之前虽然也模模糊糊的知道我上网的行为一直在被各大网站兢兢业业的记录学习建模,但直到自己亲身工作接触了这一块,才知道可以细分记录到这个程度。
Datalake里面的用户数据大到惊人的地步:一个人,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来到我们的网站上,怎么来的,是搜索引擎来的还是直接来,来到的第一个页面是什么,在这个页面上停留了多久,后来又去了哪个页面。
在网上上有没有搜索过房子,搜索项都是什么,看了哪一些结果,每个结果都页面停留多长,是否有在网页上提交联系信息?
过去的一天,一个星期,半个月,该用户来了几次,每次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呢,ip都是什么,ip所属地点,看过的细分项,等等等等。
这些还只是原始的数据。公司还有一个Data Eng组一个Data Science组把这些原始数据再用来学习,建模,各种细分提取,各项打分,每个用户都有不同模型的分数。
而我们呢,就根据原始数据,模型的打分数据,再把选中的用户用来测试想法,测试完了,又把结果返回模型,继续细分提升,细想简直可怕。

==
自从干了这一行,对收到的email,上网遇上的弹窗,拉条等等,都充满了警惕。然而我毕竟是个人,而且是个爱买东西的人,所以再警惕也是没有用的,只要在上网,那痕迹就到处都是。
当然,清除cookie可以有点用处,可是,买什么都要账户啊,购买记录这种东西,总是存在商家那里的。
话说我前些天,被笑大忽悠的,在heirloomrose这个网站上,买了两棵玫瑰,一棵Earth Angel,一棵Violet‘s Pride,此后我就定期收到这家的广告信,并且,虽然非常警惕,也拜倒在这家的市场广告信下,被成功转化,又买了两棵。
因为身为同行,我在自己被转化的过程中简直无比清醒,心想,当然他们这已经是一个established的过程了,如果是个实验,那我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在他们数据分析师的记录之中呀,完全是被预料中的行为,可以为他们的campaign成功记上一功。
每一个市场部准备营销email/push notification的时候,其实都是有目标选中人群的,当然不会盲发email,不然成功率也太低了,而且有可能引起用户反感。
市场部和我们数据分析师怎么找目标用户呢?比较常被标识的过滤点有几个,通常我们称为,转化前的pipeline流程: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有这些:
1,常来网站,过去七天来访与否就是一个很常用的标识点,更进一步可以是过去七天来了几次,来的时间停留有多长,看了哪些网页,之类之类的。
2,如果已经是注册了收取邮件的用户,发出去的邮件是否被打开过
3,再进一步,打开了邮件以后,是不是点击了邮件里的某些部分
4,点击了邮件以后,到了网站上,是马上就走了呢,还是又去什么地方,有什么行为
5,对不同的公司,倒数最后一两步当然有区别,我们呢,在最后submit a lead(提交要求联系一个agent)之前,类似于,收藏某一个房子,收藏某一种搜索的结果,都是转化前的标志行为。
我们作为数据分析师,衡量一个campaign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当然是跟钱挂钩的用户转化率。我们网站称为lead conversion rate。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计算所有收到这封邮件的用户里,最终成功submit了lead(在我们网站上就是提交联系agent的表格)的人数的百分比。当然不同网站,最终挣钱的指数是不一样的,一般的购物网站,最终转化就是购买行为。
每一个转化的人都对应了一个指数的revenue,在浩大的人数中,如果某一个市场营销email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有stat sig的增长,我们还会根据这个stat sig的百分比差,来算这次营销email推广到全部目标人群以后能带来的revenue增长。当然这是个简化的过程。
真正转化的人数不一定总是有增长,我们还会看一些别的参数,例如,email open rate,email click rate,也有我前面说的,收藏房子率,收藏搜索率,等等。
再就是,当然我们也要知道,这个email发出去,会不会有负面影响,那就要算一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opt out rate:用户收到email以后有没有觉得厌烦,直接选择unsubscribe?还有,七天内的retention rate呢?等等,等等了。
都是很简单的统计学,不多说了。
所以,在heirloomrose对我的转化过程是这样:
首先,我买了他们家两棵玫瑰,分别是Earth Angel和Violet‘s Pride。在这种可以重复购买型的网站(这个跟买卖房子不同哈,除非是租房市场,一般我们客户submi完一个lead,就会直接被排除在未来的市场推销行为外了),我这个购买行为,很明显会被标志成高转化可能的客户。
于是,我很快收到了第一封营销email,大意是,这是为你准备的Exclusive $15 off
Title: Your Exclusive $15 off Code is Inside
Highlight句子:The Best Roses Start With the Best Roots。 Try Own-Root Roses Today.
- 大家不要小看Title,title和作为email本身highlight的一句话概括,都是经过市场部精心设计的,我做过的campaign还有专门测试不同title和highlight成功率的,毕竟,大家在如山如海的email列表中,最先看到的都是title和highlight的这句话,这往往能决定用户是会直接删除email还是会好奇点进去看看。
不用说,我作为爱买又爱占便宜的人群,看到有$15 off,我就点进去了。
这就是我前往转化的第一步,email open,给他们数据分析师汇报的email open rate直接+1。
进到email里面,提头最大图片,就是一束漂亮的玫瑰花,粉红色心雪白边,这张照片我因为没有对照组,不知道这是普适图片还是有针对性。我从本行角度出发,这个抬头图片有几个可能性,第一是用网站最受欢迎的玫瑰图片,第二还有可能就是根据之前的购买和浏览记录进行数据归类,选出看过这一类玫瑰的人最喜欢购买的玫瑰图片。因为我之前买的是Earth Angel,淡粉红,跟我被推送的这封email的抬头图片很像,我猜测是第二种。当然第一种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粉红色玫瑰确实也是大众最爱。
这张漂亮的玫瑰花下面,就是$15的coupon code,跟着就是非常明显的一个button,直接能把用户带到网站上(我心里想,啊,how convenient,赶上个直接想花钱的,这就点进去了)
当然我没有马上去点,毕竟,我是很熟悉这一套的,克制住了自己看到button就点的冲动。继续往下看,这封email当然也想到了我这样不会看到第一张照片就花钱的用户。
这封email再往下,是非常符合我这种归类癖的爱好的,我记得我当时看到email,立即心里一声赞叹。
它问我,你的花园需要什么
之后的几种归类,我猜是网页上最常被看的几种归类,也有可能是跟我前一次购买最吻合的,依次是
香味玫瑰-->能盆栽的玫瑰-->英国玫瑰-->阴处可养的玫瑰-->花束新花
注意前两个类别都是Earth Angel和Violet‘s Pride的类别!当然也可能是巧合,诚请也收到这家email的笑大和白金来说说你们收到的推送。
没办法,这推荐实在很中我的心头好,我没办法,点进去看了。
又为这个网站的数据分析师汇报的email click rate再+1
(大概是下面这样,但是因为我整合照片有点问题,每个部分都被裁剪掉了一点)
Image

我到了网站以后,看了一圈,看中了金色庆典,看完很喜欢,就把这个花放我购物车里了。
此时,我很肯定,我又为他们网站的数据分析师汇报的类似于put item in cart 之类的指数,再次+1。
从这里开始,我离成功被转化,就差付款这一步了。
鉴于我是个并不冲动的人(也因为邮费问题),我放入购物车以后,并没有再干什么,就退出了网页。
但是,别急哦,campaign有时候会是multi-step的,市场部怎么会放过我这样离最终转化只差一步的人呢?
我很快(一天之内)又收到了一封来自他们的email,
Title: The Rose You Want Is Ready To Grow!
Highlight跟之前一样。
于是我又点进去了,这次email的提头照片,俨然就是我之前放进购物车的金色庆典。然后跟我说,值得再看它一眼。
下面简单几句,说这花我们也喜欢呀,你肯定也会喜欢。然后跟我保证,我们给你一年保证,花种不好,给你免费换,你没啥可失去的,赶紧一起种花吧。
下面又是一个button:Let's Get Growing!
我当时心里很赞叹,高!很高!
时间间隔掌握得好,语气也合适,图片也漂亮,我还等啥呢。
但是,当然下面也没留空,要么再多看看?又选了四种花,都直接给你标注上了Buy Now的button,结尾还交代一句,随时可以发货,消费$100免邮费!
说真的,我还等啥,我就迅速再点一次
(这第二轮的过程中,我再度给email open,email click 都+1了)
之后,我就凑了另一种玫瑰,瑞典女王,凑够100刀,拿了免邮费了。
Image

当然,作为一个好奇的同行,我很想知道,如果我不转化,这网站后面还会不会有再一步呢
事实证明,是有的。
我后来又试了一次。
这次我购买完毕,过了起码一周,才又收到了减价coupon的email,这次没有那么多了,只有$5 off,但是,我猜测因为我购买了金色庆典(属于David Austin Rose),这次的$5是针对David Austin Rose的。
email的Title是,Get $5 Off Your Favorite David Austin Roses
进去以后,我按照之前的行为,看了一下,把瑞典女王放在购物车里,然后走了。
果然一天之后,我又收到了The Rose You Want is Ready to Grow!的email,看进去看看,跟之前内容格式都一样,但提头图片换成瑞典女王的email,下面的Discover More的分类也有相应变化,就是个图片置换。
这次我看了看,没有点开也没有再买,这就是没有再给他们+1了。
又过了一天,我又收到了第三封email。
这次的Title是: You Deserve Another Look!
这次点进去,它说,你还在想着这花么,让我们一起种一下深根吧。下面提供了一些链接,提醒我,种玫瑰不难,有专业帮助,有视频有文章,我们能帮助你创造你理想的花园!
然后再次重申,一年保证哦,我们保证你的花会开得很好,不然免费换。赶紧的,在它被卖完之前,买上你需要又热爱的玫瑰。
我当时立即想到我之前经手过的一次campaign,叫做Hot Market,也是一个3 step process。我们会一步又一步的,告诉用户们,今年本月比去年,这个zipcode销售率提高了多少(当然如果没有提高,我们就直接说全州数据,全国数据等等,有一些固定模版),或者,满足这样搜索到房子,成交量等等多少。说真的,scarsity真的是个很促进消费的点。这个在etsy很常见,时常告诉你,你放进购物车这东西有多少人也放了,还剩多少就卖完了等等。
如果让我来设计,我说不定会搞个测试看看,第三封email就发客户放进购物车这个玫瑰,过去一周卖了多少,得到好评率多少云云,客户返图有多少,库存还有多少,之类之类的。
当然我也只是想想。
鉴于我没有在第三封email收到以后再进行下一步行动,想来网站认为,我已经失去了兴趣,就终止了针对这次行为的继续营销。
这也是对的,一定时间过去以后,不能持续推送,不然也会引起用户的反感。所谓过犹不及。

Image

Image

Image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09 15:37
by 豪情
有意思,请继续。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09 15:50
by Knowing
有意思,都是behavior science 的领域了,所以小E转行了?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09 20:51
by 笑嘻嘻
好看!小E多写点!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10 14:44
by tiffany
agile 到底是个什么鬼?我司在用,我前司客户也在用,不会用好像就不要混 corporate america 的感觉了。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10 14:59
by 豪情
是项目管理方式。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11 7:26
by Jun
Elysees wrote:
2021-11-09 13:42
一个我意外又不意外的campaign,特别小的一个测试点,叫Single Button CTA,就是在用户面前弹出一个对话框的时候,去掉No这个选择,只有Yes以及右边上方用于退出的x号(相当于No)。是不是个特别讨厌的套路?但结果很显著,有弹出框和没弹出框,primary kpi上升接近7%,同样有弹出框,只有一个Yes比同有Yes和No上升1.5+%。我当时晚饭桌上跟贵人感叹说,就真有那么多人不会去找那个x号的。贵人说这有啥,还有测把一个icon放在不同地方看点击率的呢。
关掉广告弹出框这个,我想起去年玩 solitaire 上瘾的时候,因为下的是免费 app,经常有广告跳出来,找个退出键得找半天,每次还放在不一样的地方。

Netflix 出过一部 documentary 叫啥来着,揭秘社交媒体网站如何抓人上瘾的。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14 0:15
by Elysees
Jun wrote:
2021-11-11 7:26

关掉广告弹出框这个,我想起去年玩 solitaire 上瘾的时候,因为下的是免费 app,经常有广告跳出来,找个退出键得找半天,每次还放在不一样的地方。

Netflix 出过一部 documentary 叫啥来着,揭秘社交媒体网站如何抓人上瘾的。
如果每次看到都在不一样的地方,那你就是被挑出来测试了。听你描述也像典型被测人员,最近常玩,而且次数较多等等。测试稳定以后会固定在赢点最大的地方推送。
你说那个纪录片是不是The Social Dilemma,我看过,之前应该还在那个电影看片长贴里提过,我看了两遍,还把安宁都叫来一起看。主要是解析各大网站怎么给个人进行信息推送的,以至于怎样查消息成瘾等等,讲得很清楚,我很推荐。
Knowing wrote:
2021-11-09 15:50
有意思,都是behavior science 的领域了,所以小E转行了?
做的不是纯地图相关了,但也不算完全转行,我一直是做数据分析的,只是以前集中做位置信息相关的分析,现在变成做用户网络行为数据分析以及AB testing,偏市场了,都是在海量数据里找拱形相关性。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15 8:04
by Jun
Elysees wrote:
2021-11-14 0:15
Jun wrote:
2021-11-11 7:26
关掉广告弹出框这个,我想起去年玩 solitaire 上瘾的时候,因为下的是免费 app,经常有广告跳出来,找个退出键得找半天,每次还放在不一样的地方。

Netflix 出过一部 documentary 叫啥来着,揭秘社交媒体网站如何抓人上瘾的。
如果每次看到都在不一样的地方,那你就是被挑出来测试了。听你描述也像典型被测人员,最近常玩,而且次数较多等等。测试稳定以后会固定在赢点最大的地方推送。
你说那个纪录片是不是The Social Dilemma,我看过,之前应该还在那个电影看片长贴里提过,我看了两遍,还把安宁都叫来一起看。主要是解析各大网站怎么给个人进行信息推送的,以至于怎样查消息成瘾等等,讲得很清楚,我很推荐。
对对,就是那个片儿!我加到 queue 里面了谢谢。

我那时候的确是最近常玩儿而且次数多。不过所谓“赢点最大的地方”对我是没用的,因为我哪一次也没上钩 :laughting015: :laughting015: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1-15 10:42
by 唐唐的郁金香
听上去就是A/B testing嘛。我做过一段时间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功能,加一个新功能或者修改一个功能A/B testing是必须走的一步。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14 20:25
by Jun
我去把 The Social Dilemma 那部纪录片看了。

嗯,我觉得片子里的那些内行啊专家啊,极尽危言耸听,然而对我来说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不知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还是普遍效果不好。而且一时也想不太明白为什么他们那么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不能感染到观众。

Social media 很多的弊端吧,好像也不是那么空前绝后的。例如 Facebook 是传播谣言和谎言利器,成为独裁政府或政治势力之类黑手的工具,这并不是新现象,而是旧的统治术找到了新工具,而已。片子里还加了一段国会听证会上共和党议员表示“你说的这些让我很害怕,很担心”,我心说,装什么大蒜呢,你还不是在想“哇这么容易就给群众洗脑我得赶紧叫手下也去买来给自己用用”。在 Facebook 出现之前,就没人散布谎言捞一票了?

例如 Instagram 对于女孩子的自尊心带来的致命打击,可是倒没人说为啥没给男孩子的自尊心带来致命打击,或者男孩子的自杀率随之上升。如果社会不是本来就是仇女文化的肥沃土壤,Instagram 能有效吗?在美化自己的软件被发明之前,杂志和电视里的瘦长女人身体就没有给全世界女性们带来危害吗?

可能是因为这些 talking heads 都是在互联网和 social media 行业里混了一辈子的,总觉得自己的圈子就是全世界,最重要最有效所以最可怕。然而作为一个年纪有点大的圈外人,还模糊记得互联网之前的世界,我随时都联想到广告行业。这一切做法其实不都是广告业的自然延续吗?二十年前我们还在说 consumerism 怎样危害社会的时候,以及广告怎样说服更多的人去买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产品和更大的房地产,如此等等,现在也不大听人提到了,然而 Facebook, Google, 等等,想方设法把广告更有效地植入每个人的脑子里,也只是把广告业的各种推销术发扬光大罢了。也许的确比电视广告或杂志里的彩页效果更好,但并非全新的现象而是工具的革新。

最让我嗯 ... :headscratch: 的部分是对于 "truth" 的讨论,好像是说,Google 并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假的,它只是按照 algorithm 给用户提供它认为你爱看的说法。这是没错。然而他们又说,如果大家都各有各的 truth 而无法生活在共同的现实里,这世界就完了,我就 :roll: 。人类不一直是这样的吗?哪有什么共同的现实哦,每个人脑子里不都是他们自己的现实和真相吗?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在讨好各人的 algorithms 出现之前,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共享的真相里吗?别逗了。过去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的分歧,那也是因为大多数人相信一个权威,只不过现在大多数人相信他们在网络上看见的东西而不是报纸上或电视上的东西,而已。

甲:赵某某说话好有道理哦,我相信他说的都是真的。
乙:赵某某满口谎言,不是蠢就是坏,半句也不能信。

这种现象难道是 YouTube 之后才出现的吗?难道只有 social media 才会骗人吗?历史上哪年哪月哪一天,truth 是很容易就被大多数人相信甚至理解的?人类本来就不是为了真相而存在的,也没那个生理结构。所谓的客观事实其实并不存在于人脑之中,就好像观测微小粒子的方向和位置一样。

最后说到 social media 演变下去的未来的后果,片子里诸位纷纷说:内战!崩溃!人类毁灭!呵呵,没有 social media,人就不打内战了?不自相残杀了?社会就没崩溃过?说到底,social media 也好,其它科技发明也好,都是人类 exploit 人性里各种特点(我就不说缺陷了)的结果,如果人性里没那些特点才不会推广呢。Social media 是不是能搞死所有人,我觉得非常存疑,如果只是搞死一部分人,那也跟人类社会的一贯表现没什么区别。

片子里把一个很重要的危害避开不说,也许话题太大或者制片人并不关心,就是生理上瘾。我特别讨厌的 Andrew Sullivan 就曾经到处嚷嚷自己的网瘾多可怕,还去戒网机构关禁闭啥的,也不知现在戒了没有。

啰啰嗦嗦地讲了一大堆,tl:dr 就是,我不觉得互联网技术有那么恐怖或邪恶,如果人类因此灭亡,那也是活该自找的。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25 21:02
by Elysees
我觉得这个片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社交媒体令人上瘾。因为它会根据算法选出你最爱看的内容,替换主页内容为最给你愉悦感的视频(内容),用这些内容持续不断的刺激中枢神经达到满足感。
这些,连同那个“输入中”的信息,都是为了降低等待过程中的枯燥感,预告前方有内容抵达,等等等等。
其实现在所有的所谓数据挖掘,机器学习都是为了personalize这个目的,我有时工作还挺有罪恶感的。觉得这种工作太没有意义了,侵犯别人的生活。
前段时间Zillow因为卖方经营模式失败退出卖方市场,我们公司卖方的marketing team简直连夜改scope,各种用户轰炸,我忙的要死…一边忙一边各种暗地腹诽吐槽,哎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27 10:52
by Jun
Elysees wrote:
2021-12-25 21:02
我觉得这个片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什么社交媒体令人上瘾。因为它会根据算法选出你最爱看的内容,替换主页内容为最给你愉悦感的视频(内容),用这些内容持续不断的刺激中枢神经达到满足感。
这方面片子里讲了一点,不过过去我在别处还看到更多的报道,其实神经科学界有人专门研究这方面课题。例如刷屏本身以及叮的一声的 alerts 都是训练人脑上瘾的重要机制,换言之就是把人类当作巴甫洛夫的狗来训练。前几年硅谷很流行的活动 Dopamine Fast 就是又一例(已经很多例子)程序员们想要 hack 生理本能的运动。这两年好像没动静了。
前段时间Zillow因为卖方经营模式失败退出卖方市场,我们公司卖方的marketing team简直连夜改scope,各种用户轰炸,我忙的要死…一边忙一边各种暗地腹诽吐槽,哎
好奇 Zillow 退出卖方市场,意思是房屋经纪人不再愿意出钱在上面发 listings 了吗?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27 11:12
by 豪情
是Zillow自己直接出手向房主买房来卖吧。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27 11:29
by Elysees
豪情 wrote:
2021-12-27 11:12
是Zillow自己直接出手向房主买房来卖吧。
对,就是小情说的这个意思。
一般卖方市场是房主把自己房子找经纪人挂出来卖,市场感兴趣的买家自行购买。
但之前zillow有整整一个部门负责所谓卖房市场。他们不是每个房子都有个建模算出来的zestimate嘛,然后对于标价一定程度低于zestimate的房子,zillow会自己买下来,然后经过翻新重新上市出售,赚这个买卖差价。但是过去一年市场价钱变化很快,zestimate本身也比较skewed,加上各种原因翻新房子的过程难推进,很多zillow买进的房子或者卖价根本低于他们的买进价,或者滞留手上卖不掉,资金周转不过来,亏钱很厉害,前不久zillow就宣布关停这个专门负责买卖方房子的部门,当时股票大跌来着,同行门也会觉得卖方市场就一下出现缺口,想争取这个缺口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28 8:19
by Jun
啊原来 Zillow 还去趟买房子的混水了。如果有人能想办法帮助卖家直接卖房,简化地产经纪人的工作量,从而降低卖房的费用(6%),感觉会有市场。

Zestimate 的数据我一直挺好奇是怎么算的,大概是收集周围一片房子的平均卖价,再把房屋本身的数据加入 model 里。如果会有跟不上形势的现象好像也可以理解。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29 3:18
by 笑嘻嘻
他们自己的公开说法是卖得挺好,所以扩张太快。官方发言结束。我猜可能扩张太快,碰到疫情,回款速度变慢,资金链出问题了。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29 11:12
by tiffany
这两年房价涨的就跟不要钱似的,赔了,不是资金链问题就是管理问题。我假行家的说。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行业虱子再一篇)

Posted: 2021-12-29 11:44
by 豪情
他们是干flipper的活。房子交易成本蛮高的。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以heirloomrose为例讲讲)

Posted: 2023-02-09 13:33
by Elysees
踢上来,从用户角度,讲讲消费者是怎么被转化的。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以heirloomrose为例讲讲)

Posted: 2023-02-09 22:09
by 笑嘻嘻
我好几年前买的。有时间去查查历史记录。而且我在他家买的第一株也是地球仙子。最早的email,我肯定有点击吧?但像我这么不设防当然也不会感觉被标记为目标人群。尤其是最早我是先设计自己花园,量好尺寸(好几次!),计算好一共要几株玫瑰 。然后上网站仔细比对选出需要的数目。这个过程持续了两年,至少,因为有几棵我喜欢的没货了。冲动购物是发生在第一阶段结束后,收到email,随便看看。又去研究了David Austin的网站。可以肯定的是David Austin的网站绝对没有他家的网站和email这么勾人。

最后这一年来的确感觉没有看到他家email了。勾引我的都是各家兰花网。我觉得比他家的aggressive多了!对!我一定是因为不少兰花网站才让我非点不可,比他家明显多了。所以才不觉得他家的很明显!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以heirloomrose为例讲讲)

Posted: 2023-02-10 0:40
by 笑嘻嘻
我倒是真没想到我是这么百毒不侵,不,99毒不侵。我去查我的email。我的第一封来自传统玫瑰网的邮件就是订单确认。买了地球仙子和Wollerton Old Hall。之后才建立账户,传统玫瑰网开始给我发了第一封广告,只有10块钱off!但是我连点都没点开,当然也没有用那十块钱。(刚刚特地进去看了一下,标题welcome to the garden是个大姑娘的半身像怀抱杏色系的一大捧玫瑰花。我觉得不能算根据目标选图吧?地球仙子是接近白色的淡粉色。Wollerton Old Hall 是杏黄色。如果是按照我的标准都跟杏色系的是有差距的。毕竟这个网站也就卖卖玫瑰,虽然卖的小贵,但是也不可能有resource 这么主动target每笔订单吧?所以我感觉这张图就是当时的欢迎邮件的统一图)之后的广告一个都没有点开过,但是我删email并不勤,未读邮件都摆在那儿,已读邮件都是你等的玫瑰已经有货了!然后又是跳过所有广告,下一封已读是订单确认,出货通知。几个月后我终于开始零星地点击广告。我的印象里,我的确有两个不同的晚上从不同的广告链点进过网站,流连忘返了一晚上,至少是每次肯定又加了一些进我的收藏夹。但是我至少头两次的购买都没有看过任何广告,是直接进入网站,自己严选的。这个网站也是我全网搜地球仙子自己摸上门的。我不知道我这种油盐不进的,算什么类型顾客。广告太多了,我也懒得继续翻了。

但是各个兰花网站的广告邮件我估计90%+都进去了,并且进去的怕是99%都点击链接了。这个还没有在邮件里仔细查询。兰花就是我的攻心的毒药!

Image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以heirloomrose为例讲讲)

Posted: 2023-02-10 16:50
by tiffany
这个在etsy很常见,时常告诉你,你放进购物车这东西有多少人也放了,还剩多少就卖完了等等。
我证明,这个套路管用! 我在 etsy 那里买兰花,当场就告诉你说这根儿花儿只剩 n 根儿了,现在在 n+m 个购物车里。刚开始就觉得是套路,遂放下了。然后它给我发小弹窗,说已经卖掉了。我当即就心有不甘了。尤其是后来告诉我说这个只剩一根儿了,在多个购物筐里。这种描红通知大大的提高了我的... 转化率!

我还觉得网站做得漂亮也管用。etsy 的界面比前辈 eBay 好看,多了,我都不爱去 eBay,但是每天去 etsy 报道----我今天又被转化了,因为一点开就是我存的最爱花花们排队给我看,其中一根儿上面标着打折。作为一个爱花并爱好省钱的人,尤其是被这个花儿击中而将其收藏为最爱的人,我当机立断将其放入购物车,并同时入了一根儿之前入过小苗儿而不幸挂掉的花花。不过 etsy email 我几乎不点开,不知道这种顾客行为是怎么统计的?好比有一天,我忽然断网放弃了每天在 etsy 翻兰花的习惯,etsy 会出啥招把我给找回来买东西呢?

又,Breck's 的网站也做得比 michigan club 好看,感觉就很容易在 Breck's 下手买花花,虽然 michigan club 很老实头,同样的花花大多比 brecks 便宜。Brecks 还经常 email 照骗,颜色调得非常饱和,非常容易击中我这颗三原色爱好者的拳拳之心。虽然我明知道那是套路,但是还是会按照规定之路走进去,就,很会拿捏人。而且这种花花目录吧,好处在于你下手到开花至少有俩月左右(玫瑰这种优秀的开花机器除外),等你种到她开花了,其实已经记不清楚目录里她长啥样儿了,很难有被骗的感觉而不会损失忠诚度。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以heirloomrose为例讲讲)

Posted: 2023-02-27 12:42
by Elysees
对,网站漂亮好看绝对也是很重要的,必须让用户觉得赏心悦目啊。这个heirloomrose的网站一定还有一个ocd,我找花的时候深深为网站的分类filter折服,看过那么多卖花的网站,分类做得这么得我心的,仅此一家啊。

Re: 万物皆可测万物皆可量(以heirloomrose为例讲讲)

Posted: 2023-02-27 19:20
by 笑嘻嘻
传统玫瑰网是我固定的玫瑰购买地,哪怕同样的玫瑰别家可能便宜点儿。就是因为他们家的分类做得太好了,特别满足的香味控的需求。不过我不是很觉得他们钓鱼有术。因为我上网站的行为非常固定,一定最先查询香味排序。这么明显的行为定势,发给我的email从来不从香味入手,都是主打颜值,所以除了暗紫色的ebb Tide,我基本没有没有被宣传拉动过。应该说传统玫瑰网的广告都很三原色,对我没有杀伤力。David Austin 的图很击中我对颜值的需求。但香味就是排在我的需求最高级。

今年传统玫瑰网学习David Austin也开始做宣传手册了。做为长期用户,过去我从来没有收到过。所以可能是刚开始做吧?而且跟David Austin一样专门做了两页玫瑰调色板,按照色差一路排序下去。比David Austin的宣传手册个头儿大!